白蘭氏雞精 英國御廚的點子 |
2007/06/01 |
【經濟日報/張依依(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風靡中、港、台、泰、馬、星等亞洲地區、年銷售量1億瓶的白蘭氏雞精,探其源頭,竟是169年前英國皇室一道御用膳食。 出身皇室走入民家 據云,1820年代左右,英王喬治四世精神不濟,當時在白金漢宮擔任御廚的韓溫‧白蘭(H.W.Brand)因廚藝精湛而被賦與重任。白蘭先生為此獨創濃縮精燉雞湯,成功的完成使命。御用雞精能迅速調養身體的消息很快傳到民間,白蘭卸下御廚工作後,1830年在倫敦高級住宅區設店面銷售這道鮮燉補品,名為「白蘭氏雞精」(Brand's Essence of Chicken)。產品甫推出即大受歡迎,白蘭先生從善如流,成立白蘭氏公司,並設廠大量生產。 1920年,第一艘裝載白蘭氏雞精的船由倫敦來到馬來亞(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始時,白蘭氏雞精只在英國殖民社區銷售,後來華人社會發現雞精的製程、風味與中國傳統燉煮雞湯、萃取鮮雞精華類似,而且品質更穩定,易於攜帶,飲用也方便,很快的成為廣受華人青睞的營養補充品。1859年,英國食益補公司併購白蘭氏,自此白蘭氏雞精隨著英國殖民版圖的拓展,行銷全世界。 1950年代起,英國食益補積極發展亞太業務,先在澳、紐成立分公司,1960年代又成立馬來西亞、新加坡分公司。1974年,泰國及台灣食益補公司成立,主打白蘭氏雞精。期間,英國RHM公司1968年收購食益補,後因亞太地區事業蓬勃發展,遂於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太平洋食益補公司,負責亞洲業務。 亞洲地區每年銷售1億瓶白蘭氏雞精,占營業額的70%。擁有「白蘭氏」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食益補引來外商的興趣。1990年,以研發能力見長的日本三得利集團(Suntory),取得太平洋食益補85%股權,目前是白蘭氏雞精的實際經營者。 定位導向預防保健 皇室出身的白蘭氏雞精確實「貴」氣逼人,上市以來,一直都是有錢人才消費得起的產品。即使在民生富裕的今天,多數人仍把它跟昂貴劃上等號,只用於病後調養或餽贈親友。 這種刻板印象係由一致的產品訊息、經年累月堆砌而成。從1920年第一瓶白蘭氏雞精登陸亞洲開始,它所傳達的訊息數十年不變,那就是皇家品質、鮮雞萃取、快速補充能量的高級滋養品。 1980年代末期的「燈泡人」廣告,為白蘭氏雞精「快速補充能量」的角色,做了最鮮活的詮釋。當時新加坡以燈泡人傳達雞精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功能,其廣告語「健康事交給白蘭氏」,配上輕快的曲調,讓消費者朗朗上口,銷售也隨著增加。由於廣告倍受歡迎,燈泡人、白蘭氏雞精和新陳代謝從此分不開。 討喜的燈泡人廣告1991年開始在其他國家播出,在廣告刺激下,白蘭氏雞精頓成了考生最愛的補品,銷售量一路攀升,每年成長30%,1994、1995年達到高峰。但這則廣告也有畫地自限之虞,由於燈泡人強調消除疲勞與恢復體力,使得消費者只在生病或疲勞時才想到要喝雞精,市場層面因而受到限制,連帶所及,1997、1998年亞洲遭逢金融風暴時,這種「有需要才喝」的補品,成了非必需的奢侈品,銷量下跌。 禍福相倚,食益補公司趁大環境不景氣之際,砸下1,800萬美元,於1999至2002年重整行銷策略,重新定位產品,鎖定更多目標群眾,鼓勵更大消費量,刺激更高購買率。食益補決定跳脫「燈泡人」,把白蘭氏雞精定位為「您一生的健康夥伴」,促使消費者把雞精當成每日必備的保健品,從「病後復原」概念導向「預防保健」概念,不僅更新包裝,更以健康議題,舉辦各種調查及研究,找出白蘭氏更明確的功效,讓消費者有信心把健康事交給白蘭氏。 重新出擊的食益補,透過此次檢視市場,深感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健康意識抬頭,因此針對不同人生階段及不同年齡層,推出不同產品,包裝上也力求突破。兒童雞精採用大量明亮色彩,搭配家庭野餐的畫面,表達陽光、健康、歡樂的愉悅感;成人雞精搭配上班族與電腦為伍的畫面,表達工作忙碌時有白蘭氏相伴的訊息。此外,食益補更進一步開發了「健康一錠」、「芝麻錠」等雞精以外的保健食品,以滿足各類消費需求。 食益補公司重整行銷策略,讓白蘭氏雞精重新發現核心競爭力,各子公司也配合重新定位,努力在廣告上展新意,推行不久,銷售明顯回穩。在一片不景氣中,食益補逆向操作,投入更多廣告,結果旗開得勝。 【2004-08-16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