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圖集 看見走樣的地球

2007100110:37

 位在中亞的鹹海,一個世代前遼闊而生機盎然,如今病入膏肓,面積只剩原來的一小部分。非洲查德湖也差不多。為了反映地球暖化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英國「泰晤士地圖公司」(Times Atlas)對新版的《泰晤士世界綜合地圖集》做了大幅度改動。

    《泰晤士世界綜合地圖集》自1895年首版後,這次是第12版,與2003年的11版相較,新版的地圖集更新了2萬筆資料,其中包括更改3500個地名。

    查德湖縮小 面積只剩5%

▲位於中亞的鹹海面積正快速縮小。圖片分別為1973年(左)及2000年(右)衛星影像,顯示鹹海變化。(摘自Earth Observatory網站)

    泰晤士地圖公司總編輯米克.艾許華斯表示,他們不得不做出重大修改。他說:「我們目睹環境災難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很擔心不久的將來,許多著名的地理特徵會永遠消失。」

 

    以鹹海為例,40年前它還是個廣闊的內陸鹹水湖,湖內漁藏豐富,為沿岸許多漁村賴以維生的資源。如今的鹹海不過是受到嚴重汙染的一灘深綠色死水。

    在非洲,位在查德、喀麥隆、尼日和奈及利亞4國交界處的查德湖,一度是非洲最大淡水湖之一,但自1963年起便不斷縮小,目前面積只剩當年的5%。而在過去100年內,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的冰帽也已縮小逾80%。

    全球暖化使南亞的孟加拉特別容易受到大雨和高漲的海水侵襲,該國不少陸地已沒入海中,海岸線因而出現變化。中國的黃河有時居然到不了海邊,這同樣造成海岸線的變化。

    海岸線變化 黃河出不了海

▲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山頂的冰帽逐漸融化消失。上圖為攝於1993年的衛星影像,下圖則攝於2000年。(法新社)

    位在以色列和約旦交界的死海,原本就低於海平面的水位,過去半個世紀又下降25公尺。

 

    另外,美國境內的科羅拉多河,美、墨兩國邊界上的格蘭德河,中東的底格里斯河以及中國的黃河等,有些河段每到夏天就會乾涸。

    地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讓人擔心有些地方,尤其是太平洋那些低窪的島國,如吐瓦魯,未來有可能從地圖上消失。

    氣候變化也造成現代「鬼鎮」的出現。阿拉斯加的希什馬瑞夫村過去30年內平均氣溫上升攝氏4.4度,融解的海冰侵襲當地海灘,居住在那裡的伊努皮亞特族人被迫遷村。這是美國第一個因氣候變化而遷移的社區。

    同樣因氣候變化淪為「鬼鎮」的還有:加勒比海蒙瑟拉特島的普利茅斯,智利的塞維爾和納米比亞的柯曼斯科普。馬爾地夫首都馬律目前也瀕臨從地圖上消失的窘境。

    與此同時,世界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都市化。未來一年內,都市人口數將超越鄉間人口,人類也因此進入「都市時代」。到2030年,全球每5人便有3人居住在都市裡。

    人口都市化 造就巨型都市

▲查德湖原為非洲第四大湖,但因氣候乾旱,水源減少,湖面正不斷縮小。上圖左至右分別為攝於1973年、1987年及1997的查德湖衛星影像,下圖則攝於2001。(摘自Earth Observatory網站)

    1950年,全球人口超過1千萬的城市只有紐約。2000年,人口破千萬的城市已有18個,預計2015年將增至22個,埃及開羅和奈及利亞的拉哥斯將是非洲最先擠進這種「巨型都市」的兩個城市。

 

    身為全球最具權威的地圖業者之一,泰晤士地圖公司在推出新版地圖時,必須認真面對上述重大的自然人文地理變化。

    新版《泰晤士世界綜合地圖集》耗時4年製作,該公司超過50名繪圖師全天候接收新聞資訊,每3分半鐘便對資料庫進行更新。

    艾許華斯表示,泰晤士地圖公司從1895年開始出版地圖,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完備的檔案庫,詳細記載過去100多年地球外貌的變化。

    按電腦所作的模擬,到本世紀下半葉,北極在夏天將見不到浮冰,熱浪、極端的降雨量和突如其來的洪患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所形成的威脅將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2007.09.04